每年秋天,寧夏中、南部五谷豐收,羊肥馬壯。北方韃靼族選擇水草豐美的鐵柱泉、惠安堡、韋州、下馬關一線南下,深入內地搶掠。三邊總督平時駐扎在固原,每年秋季到長城沿線巡防,在花馬池設防秋道衙,將指揮所設置在戰(zhàn)斗的最前...[繼續(xù)閱讀]
海量資源,盡在掌握
每年秋天,寧夏中、南部五谷豐收,羊肥馬壯。北方韃靼族選擇水草豐美的鐵柱泉、惠安堡、韋州、下馬關一線南下,深入內地搶掠。三邊總督平時駐扎在固原,每年秋季到長城沿線巡防,在花馬池設防秋道衙,將指揮所設置在戰(zhàn)斗的最前...[繼續(xù)閱讀]
鐵柱泉城和興武營都是明代的重要營堡,兩地相距47公里。正統(tǒng)九年(1444年),都御史金濂始奏置興武營,正德二年(1507年),總制、右都御史楊一清奏改為守御千戶所,駐扎原額旗軍1120名,軍馬230匹。而且興武營地理位置非常重要,東承安定堡...[繼續(xù)閱讀]
天池子又叫天池子寨,于成化九年(1473年)由都御史徐廷章奏置。當時古城內有官廳1座、倉房10間,有住戶210戶500人。處在陜北通往寧夏鎮(zhèn)城和靈武的大道邊上,客店、飯館和貨棧一應俱全,過往軍旅客商經(jīng)常在此歇腳。磁窯堡也叫磁窯寨...[繼續(xù)閱讀]
惠安堡至紅柳溝沿線,過去就是橫貫鹽池中部的一條大道,向東可以經(jīng)過定邊營到達延綏鎮(zhèn),向西經(jīng)韋州、下馬關到達固原鎮(zhèn)。修筑于明代的趙兒莊墩、金渠子墩、柳條井墩、朱新莊墩和黑山墩等5座烽火臺,處于惠安堡至紅柳溝驛路沿線...[繼續(xù)閱讀]
鹽池縣與陜北定邊縣的交界處有一道鹽川,自西漢以來,歷朝歷代都在此設立管理鹽務的機構。食鹽關乎民生,能產生巨大利潤,歷史上因爭奪食鹽發(fā)生的戰(zhàn)爭不在少數(shù)。三邊總制王瓊到花馬池閱邊時,敏銳地指出,寧陜交界處的大小鹽湖...[繼續(xù)閱讀]
唐朝詩人韓愈寫的《路旁堠》詩,這樣描述唐代的烽火臺:“堆堆路旁堠,一雙復一只。迎我出秦關,送我入楚澤?!睆埣稕苤萑吩娫?“行道涇州塞,唯聞羌戍鼙。道邊古雙堠,猶記向安西?!边@兩首唐詩告訴我們,唐代之前烽堠的一種...[繼續(xù)閱讀]
鹽池境內還有些烽火臺,不靠長城,不依驛道或商道,大多修建在高大的山梁上,屬瞭望臺,當?shù)厝肆晳T上叫“瞭馬墩”。登高瞭望,周圍數(shù)十里盡收眼底。這些零星烽火臺共有12座,分別是:無量殿墩、高鷂子墩、高茆墩、何記墩、狼母墩、...[繼續(xù)閱讀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