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(dāng)前位置:首頁 > 詩詞 > 【陸游】 詩詞 > 正文

過小孤山大孤山
宋 - 陸游

八月一日,過烽火磯。南朝自武昌至京口,列置烽燧,此山當(dāng)是其一也。自舟中望山,突兀而已。及拋江過其下,嵌巖竇穴,怪奇萬狀,色澤瑩潤,亦與它石迥異。又有一石,不附山,杰然特起,高百余尺,丹藤翠蔓,羅絡(luò)其上,如寶裝屏風(fēng)。是日風(fēng)靜,舟行頗遲,又秋深潦縮,故得盡見。杜老所謂“幸有舟楫遲,得盡所歷妙”也。
過澎浪磯、小孤山,二山東西相望。小孤屬舒州宿松縣,有戍兵。凡江中獨山,如金山、焦山、落星之類,皆名天下,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。自數(shù)十里外望之,碧峰巉然孤起,上干云霄,已非它山可擬,愈近愈秀,冬夏晴雨,姿態(tài)萬變,信造化之尤物也。但祠宇極于荒殘,若稍飾以樓觀亭榭,與江山相發(fā)揮,自當(dāng)高出金山之上矣。廟在山之西麓,額曰“惠濟(jì)”,神曰“安濟(jì)夫人”。紹興初,張魏公自湖湘還,嘗加營葺,有碑載其事。又有別祠在澎浪磯,屬江州彭澤縣,三面臨江,倒影水中,亦占一山之勝。舟過磯,雖無風(fēng),亦浪涌,蓋以此得名也。昔人詩有“舟中估客莫漫狂,小姑前年嫁彭郎”之句,傳者因謂小孤廟有彭郎像,澎浪廟有小姑像,實不然也。晚泊沙夾,距小孤一里。微雨,復(fù)以小艇游廟中,南望彭澤、都昌諸山,煙雨空蒙,鷗鷺滅沒,極登臨之勝,徙倚久之而歸。方立廟門,有俊鶻摶水禽,掠江東南去,甚可壯也。廟祝云,山有棲鶻甚多。
展開全文
二日早,行未二十里,忽風(fēng)云騰涌,急系纜。俄復(fù)開霽,遂行泛彭蠡口,四望無際,乃知太白“開帆入天鏡”之句為妙。始見廬山及大孤。大孤狀類西梁,雖不可擬小姑之秀麗,然小孤之旁,頗有沙洲葭葦,大孤則四際渺彌皆大江,望之如浮水面,亦一奇也。江自湖口分一支為南江,蓋江西路也。江水渾濁,每汲用,皆以杏仁澄之,過夕乃可飲。南江則極清澈,合處如引繩,不相亂。晚抵江州。州治德化縣,即唐之潯陽縣,柴桑、栗里,皆其地也;南唐為奉化軍節(jié)度,今為定江軍。岸土赤而壁立,東坡先生所謂“舟人指點岸如赪”者也。泊湓浦,水亦甚清,不與江水亂。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,首尾才六日,其間一日阻風(fēng)不行,實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。
收起
[ 釋文或賞析] >>
更多詩詞內(nèi)容,請進(jìn)入學(xué)習(xí)中心 >>
開通會員,享受整站包年服務(wù)立即開通 >

陸游

宋越州山陰(今浙江紹興)人,字務(wù)觀,號放翁。陸陶山孫,陸宰子。少有文名。年十二能詩文,以蔭補(bǔ)登仕郎。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(1153年)兩浙轉(zhuǎn)運(yùn)司鎖廳試第一,以秦檜孫塤居其次,抑置為末。明年禮部試,主司復(fù)置前列,因論恢復(fù),為檜黜落。檜死,紹興二十八年(1158年)始為福州寧德主簿(清干隆《寧德縣志·卷三》)。紹興三十年(1160年),力除敕令所刪定官(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·卷一百八十五》)。紹興三十一年(1161年),遷大理寺司直(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·卷一百九十一》)兼宗正簿。宋孝宗即位,遷樞密院編修官兼編類圣政所檢討官,賜進(jìn)士出身(《宋會要輯稿·選舉九·十九》)。因論龍大淵、曾純甫招權(quán)植黨,出通判建康府。干道元年(1165年),改通判隆興府,以交結(jié)臺諫,鼓唱是非,力說張魏公用兵論罷。干道六年(1170年),起通判夔州(《渭南文集·卷四十三·入蜀記》)。干道八年(1172年),應(yīng)王公明辟,為四川宣撫使干辦公事。其后曾攝通判蜀州,知嘉州、榮州。淳熙二年(1175年),范石湖帥蜀,為成都路安撫司參議官(《渭南文集·卷十四·范待制詩集序》)。淳熙三年(1176年),被劾攝知嘉州時燕飲頹放,罷職奉祠,因自號放翁。淳熙五年(1178年),提舉福建路常平茶監(jiān)(《省齋文稿·卷七·送陸務(wù)觀赴七閩提舉常平茶事》)。淳熙六年(1179年),改提舉江南西路(《渭南文集·卷十八·撫州廣壽禪院經(jīng)藏記》)。以奏發(fā)粟賑濟(jì)災(zāi)民,被劾奉祠。淳熙十三年(1186年),起知嚴(yán)州(淳熙《嚴(yán)州圖經(jīng)·卷一》)。淳熙十五年(1188年),召除軍器少監(jiān)。宋光宗即位,遷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,未幾,復(fù)被劾免(《宋會要輯稿·職官七十二·五十四》)。閑居十馀年。宋寧宗嘉泰二年(1202年),詔同修國史,實錄院同修撰,兼秘書監(jiān)(《南宋館閣續(xù)錄·卷九》)。嘉泰三年(1203年),寶謨閣待制致仕。開禧三年(1207年),進(jìn)爵渭南縣伯。嘉定二年(1210年)卒,年八十五。放翁畢生主張抗金,收復(fù)失地。與尤遂初、楊誠齋、范石湖并稱為“南渡后四大家”。工詩、詞、散文,亦長于史學(xué),著作繁富。今存詩九千馀首,其詩內(nèi)容極為豐富,風(fēng)格雄渾豪放,多沉郁頓挫,感激豪宕之作,亦不乏清新之作。詞作量不及詩篇,但亦富氣吞殘?zhí)斨拧钌C謂“放翁辭,纖麗處似淮海,雄慨處似東坡?!敝小段寄衔募肺迨恚秳δ显姼濉钒耸寰?、《南唐書》、《老學(xué)菴筆記》等。生平見《宋史·卷三百九十五·陸游傳》。